自然步道
 
臺北大縱走 第六段之紫雲街至富陽自然生態公園
       延續上一期介紹臺北大縱走第六段中華科技大學到妙高臺步道紫雲街登山口,這次從紫雲街往糶米公廟的登山口開始走,經一小段糶米古道、崇德街、土地公嶺、軍功山、中埔山、福州山,到富陽生態公園這一段行程。
       交通方式是採取從捷運市政府站轉搭藍5公車,在瑞雲街口下車。登山口在紫雲街51號對面,矮牆上貼有簡單的指標,指引往「糶米古廟」方向,步道上則立有一大型木製指標牌,上面則寫著往信義新坡嶺。這一段往糶米公廟的步道已鋪上水泥鋪面,全段沒有階梯,非常平坦好走,沿途有休憩座椅、有小菜園,大約走8分鐘就到達糶米公廟,廟旁的一條陡階就是糶米古道。
       糶米古道從吳興街600巷100弄底開始出發,此區域過去稱為三張犁,此路徑即是早年三張犁農民為了縮短繞平路的距離,而開闢直接翻山往返南港、深坑、木柵賣米所走的道路。糶米的「糶」字,發音「ㄊㄧㄠˋ」,是「出售穀物」的意思,而「糶米」,就是「賣米」的意思,古道又稱挑米古道或米路。
       過糶米公廟後接上糶米古道,再走一小段陡階,大約3~4分鐘,就到了此段路的最高點,有一「新坡嶺糶米公廟」小山門。山門前方一小段階梯走下就到柏油道路,這條路名字是崇德街。崇德街尾端在捷運六張犁站旁,一路蜿蜒在這個山區,周邊幾乎都是墓區,而因抗日名將白崇禧將軍死後葬在此區域而得名。
       沿著崇德街往右走,約走9~10分鐘後,在崇德街59號電線桿附近遇到往下坡方向的石階路,步道口有一指標牌寫著「拳山古道」。拳山(舊稱拳頭母山)是文山區的舊地名,因山形遠看似拳頭而得名。清朝時整個區域為拳山堡,管轄範圍包括今天的文山、新店、深坑、石碇、坪林、雙溪等地,之後改名為文山堡、文山郡,今天臺北市的文山區就是因為過去曾屬於這個區域才在合併景美、木柵後採用此名。因此拳山古道指的就是通往拳山(文山)的路徑,步道將通往今天的木柵路四段159巷,接近博嘉國小附近。這個區域舊名為「坡內坑」,因此拳山古道又稱「坡內坑古道」,曾是日據時代的保甲路,也屬於茶路古道的一段。
       繼續沿崇德街前行一小段路,僅走1分鐘的路程,就遇到往土地公嶺古道和石泉巖步道的叉路。石泉巖步道也屬於茶路古道的路徑,因通往位在和平東路三段的石泉巖而得名。石泉巖俗稱六張犁祖師廟,是當時茶路的主要休息站之一。此地因先民在開闢茶路時,在此處留下一塊大石作為清水祖師的金身,後山壁開始冒出泉水,石泉之名由此而來。當年來往的挑夫喜歡於此廟歇息,取泉水飲用。
       臺北大縱走路線於此叉路,將往土地公嶺古道續行。此處是經過一段私有地,因此路口設有兩扇關著的大鐵門,只留右側人行通道可行,並在門柱上貼有縱走步道的貼紙。走一段路後可見民家右側通往竹園的土石路徑,在步道口設有臺北大縱走的指標牌,指引往文山的方向。這一段路因有一座百年老土地公廟—忠正嶺安祿宮,而稱為土地公嶺古道。此古道又稱「嶺頭古道」,是先人沿著雪山北支南北山稜上闢建的古道,亦是淡蘭古道南路之一小段。整段步道幾乎都是穿梭在竹園間的泥土路,路途中有插幾支「南縱走路線」的小指標牌,因為步道都是自然土徑,遇雨會有些泥濘濕滑,需小心行走。大約走10多分鐘,就抵達土地公嶺的安祿宮。安祿宮為一座寬闊的兩層樓廟體,主殿位在二樓,在一樓階梯左側則還保留著一座古老的石頭土地公廟「庇祐宮」,以及一塊刻有嘉慶已卯年(嘉慶24年,1819年)的「嶺頭石碑」,記載當時捐款建廟的信眾芳名,顯示這座廟的源起已有一百八十餘年歷史。
       從安祿宮廟前階梯走下來,沿車道向下走,路口對街便是世界山莊的社區入口,在此路口也有設置一支臺北大縱走的指標牌,是利用電燈桿架設白底黑字的牌示,跟在步道上看到褐色木製大型指標牌,形象相當不同。這裡是和平東路四段66巷,往右緩坡向上方向將會銜接和平東路三段636巷,從叉路口走約3~4分鐘,就可看到軍功山的登山口,步道口有設一面「南區茶香大縱走路線圖」,標示現在位置。從軍功山登山口到富陽自然生態公園這一段路線,屬於臺北大縱走富陽支線。
       從登山口爬上一段略陡的階梯,僅約4分鐘路程,立刻就到了軍功山,坡頂有一小塊平臺,有一個圖測基石,有山友手寫「軍功山105M」紙牌。之後繼續往上坡走,大約17~18分鐘會遇到分別指引往富陽公園、中埔山景觀臺和辛亥路中埔山登山口的四叉路,選擇直走往中埔山景觀臺的方向,之後還會遇到一處直直往上的階梯叉路,此叉路會連接富陽公園,但路途較不好走,應循往左上的路徑。大約10分鐘就抵達中埔山東峰頂,樹上綁有山友手寫「中埔山東峰137M」紙牌。此處有山友修築的一座簡陋涼亭,但前方展望極佳,可看到信義區、大安區市區街景、福州山與周邊辛亥路高速公路聯絡道、二殯、長興淨水場和遠方山景。中埔山到福州山這個區域,由於早期曾被劃為公墓及軍事管制區,因此無住宅開發,森林得以維持自然原始的面貌,樹木蒼翠茂密。這一段路徑的步道也多為自然土徑,沒有太多人工設施,行走起來相當舒服。
       中埔山東峰往下行,之後會遇到一座廢棄的方型水泥水塔,此處往前的平路是往中埔山頂、中埔山觀音亭的路,右下的階梯則是直接接上往福州山的叉路。中埔山恰好位在辛亥隧道上方,但因為不在主要路徑上,路徑比較狹窄,山頂也較無展望,所以較少人特意繞過去。繞過中埔山頂和中埔山觀音亭這條小徑,大約只花10餘分鐘就可繞完回到原叉路口下方,同樣也是一叉路口,往右接福州山的步道,往下則是一條非常陡峭的水泥路,是直通二殯的道路。叉路口有指引往大安經福州山的指標牌,路中則有一棵大葉楠,其板根剛好橫生在步道的階梯半途,高起的板根很像老建築入門的門檻。再往上不久,將抵達一座狹長形的涼亭,造型相當獨特。此後便是一路都很平緩的往福州山公園方向走,大約10餘分鐘就抵達公園的三號涼亭。這個區域很平坦,也滿廣闊,有兩座涼亭、一些健身設施,旁有觀景臺,展望也很棒,信義區、大安區的市區街景都一覽無遺。
       通往富陽公園的步道就在涼亭旁,福州山步道是手作步道最早推廣的區域,一路向下的階梯有多種不同的修築工法,有簡單以原木一段一段橫亙在步道上,修成一層層階梯的方式;也有以木板圍框,再填入碎石築成一層層階梯狀,也有以自然石塊堆疊成的階梯鋪面;也有木棧道和過去軍事管制時修築的水泥階梯等。這一段路徑從涼亭往下大約10多分鐘,很快就到達接近富陽公園的入口的福州山登山口。
       這個入口是富陽公園的主要出入口,有廁所和廣闊的廣場,旁邊有小溪溝,還有過去留下的軍事涵洞。入口處在富陽街,有刻著青蛙和「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的入口招牌,旁邊則是空軍所屬的眷村—慈仁八村。富陽公園所在區域過去曾是彈藥庫,在彈藥遷移後,成為一處生態探索的寶地。
       從富陽公園走到最近的捷運站—麟光站大約僅5~6分鐘路程,而在麟光站1號出口旁也有今年才新設置的「臺北大縱走第六段路線圖」,介紹這條路徑,整條路線大約2.5小時即可完成。

◎文‧圖/婁序平

路線

公車

捷運藍線市政府站轉搭藍5公車,在瑞雲街口下車。登山口在紫雲街51號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