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溝溪溪畔步道、圓覺寺步道屬於臺北大縱走第四段的其中一段,全段是從風櫃口經雙溪溝古道、梅花山、碧山、大崙頭北面步道、許願步道,走一段碧山路後,經碧山巖銜接圓覺寺步道、大溝溪溪畔步道。而要銜接第六段,則是從捷運大湖公園站,搭乘620公車往中華科技大學。
通常以一日行程,會推薦從捷運大湖公園站出站後,沿著大湖山莊街開始步行,經大溝溪溪畔步道、圓覺寺步道,在碧山巖山門旁有公車站牌可以搭乘小2公車下山到捷運內湖站;或者從碧山巖前山門對面鯉魚山步道入口進入鯉魚山步道,成一環狀步道下山,回到大溝溪溪畔步道。鯉魚山步道,成一環狀步道下山,回到大溝溪溪畔步道。
從捷運大湖公園站出發,沿著大湖山莊街開始步行,經過大湖國小後不久,就會看到大溝溪溪畔公園的入口,入口處有一根拓印柱,別忘了先合拍一張。往上走可看到大面積的山谷,這其實是經過人工整治、在地下修築了大型調洪沉砂池後,形成的一處壯觀的溪谷景觀。
大湖山莊一帶在納莉颱風期間災情慘重,水利處在大湖山莊街底的山坡和平地交界處,興建調節大溝溪水流的沉沙池及分流渠道,是臺北市規模最大的調洪沉砂池。除發揮防洪調節功能,有效解決附近地區淹水的困擾,並維持原有大溝溪自然生態風貌及親水功能,並以生態工程概念減少混凝物構造物,把沉砂池變成公園。
沿著涼亭旁的階梯往下走即達大溝溪溪畔步道。大溝溪自白石湖山順流而下,沿途經過圓覺瀑布續往南流至大湖住宅區,再經過大湖山莊街的箱涵下水道匯入大湖公園。以近生態工法整治後的大溝溪,溪畔設有親水步道,讓民眾及兒童比較容易親近溪流,溪邊的階梯、跳石、木製涼亭及便橋除了可休閒遊憩之外,也增添了大溝溪的環境景觀,砌石護岸邊的植物也成為蝶、鳥等生物棲息的地方。親水步道入口常可見鳳蝶、粉蝶在溼地上吸水。5-9月也是觀賞蜻蜓的好季節,除可欣賞各種蜻蜓飛行的英姿,還可觀察蜻蜓有趣的生態行為。清澈的溪水裡,也可見魚蝦優游自在。
在大溝溪與上游自然溪谷間,有臺北市大地工程處架設的土石流觀測站,現場設置的儀器包括:雨量計、鋼索檢知器、水位計及CCD攝影機等,藉以瞭解土石流潛勢溪流實際雨量、探測溪流水量變化、觀測溪流流動動態,以便能在土石流發生時獲得現場樣貌,建立示警資訊;經由觀測系統資料中心整合各觀測儀器所的資料,存儲、自動分析、電傳、網際網路等方式,將土石流潛勢溪水位狀況、現象及發生時間傳遞至臺北市政府災害應變中心,隨時掌握土石流的狀況,以便能立刻加以因應。
離開生態工法的整治溪流,步道開始進入比較原始的溪谷環境,林相也多屬於成熟溪谷型的森林生態,林木高大茂密形成遮蔭,和前段開闊成強烈對比。喬木、灌木、草本、地被層與爬藤植物各展本領、分據一方。生長在潮濕環境或淺薄土壤中的樹,為了增加呼吸面積或穩穩的生長,會將根部向上、向橫的發展,產生板根或支持根等現象。在圓覺小溪畔就可以看到大葉楠或菲律賓榕有著發達的板根現象,成為這裡的特殊現象。每到仲夏夜經常可見褐樹蛙佇立在溪床上或河岸邊的石塊上,上演求偶、配對的生態劇,是夜間觀察的好場所。
步道續行,將抵達圓覺瀑布,圓覺瀑布位於圓覺寺下方之大溝溪溪谷,自日據時期即是內湖八大名景之一。「圓覺寺」建於一九二四年,為內湖區設立最早的佛教寺院。瀑布下方巨石累累,溪旁則建有多座涼亭可供休憩,是假日休閒好去處。圓覺瀑布屬硬岩雙條型細絲瀑布,瀑高30多公尺,涓細秀麗,十分優美。若遇好天氣,常可見多種蝴蝶到處飛舞,或吸蜜或求偶、追逐,增添賞蝶樂趣。
離開瀑布,沿著原始古樸的石階步道往上走,樹木參天,走在林蔭下相當舒適宜人。沿途盡是高大喬木如香楠、山臼、大頭茶、山紅柿、薯豆…等,特別是小喬木三角鱉特別優勢,大琉璃紋鳳蝶的寶寶最愛吃三角鱉的葉子,難怪只要天氣好都可見大琉璃紋鳳蝶的身影,甚至看見蝴蝶媽媽正在產卵,也可觀察葉面上的蝴蝶寶寶。另一優勢的草被植物是黑莎草,只局部分布在內湖及汐止山區。結果期可見整串油亮的小果實,值得細細品味觀賞。
繼續上行就會抵達圓覺寺。圓覺寺是內湖區最早設立的佛教寺院,其建築多由砂岩石條所砌成,景觀樸實厚重,環境清幽,是遊山攬勝、禮佛的好地方。在廣場上可眺望酷似頭大尾小的鯉魚山形的鯉魚山;還可遠眺九五峰、101、三峽北插南插山系,是欣賞山景的好地方。
圓覺寺緊鄰內湖知名的寺廟─碧山巖,或稱尖頂開漳聖王廟,是全臺灣最大聖王公廟,香火鼎盛,寺內供奉開漳聖王陳元光,是內湖一處重要的廟宇。位在圓覺寺廟門旁的山門,是傳統上登碧山巖的參道和廟門,但因為爬坡相當陡,且廟方在廟後方興建停車場和蓋了更大的廟門後,此條參道主要為步行或搭公車上山遊客行走的步道。但近年來因兩側種植吉野櫻,開花時期成知名賞櫻景點。
之後如走鯉魚山步道,可接上圓覺寺步道,再回到大溝溪溪畔步道。鯉魚山是忠勇山支脈的尾陵,在忠勇山東南側約1公里處,與忠勇山 ( 舊稱大尖山 ) 、圓覺尖山 ( 舊稱小尖山 ) 構成鼎立地形,即所謂的「內湖三尖」。
從鯉魚山入口意象開始走,步道在林木繁茂的山中蜿蜒,樹木參天,涼爽宜人,擁有極佳的自然美景。沿著古樸原始的石階步道緩緩而上,平緩易行,沿途設有涼亭等休憩設施,還可欣賞縮小版的國父紀念館、長城、石門水庫、總統府…等模型造景,宛如小型的小人國,為旅途增添些許樂趣。
沿途盡是臺灣原始林相,如筆羅子、刺葉桂櫻、軟毛柿、青剛櫟、杜英、長花厚殼樹、長尾栲、烏來柯…..等,可認識臺灣原生植物的不同風情。尤其是筆羅子特別值得介紹,筆羅子是大綠弄蝶及流星蛺蝶的食草,還可在葉片上發現流星蛺蝶的幼蟲及蛹,走在步道上也有機會和飛舞的流星蛺蝶不期而遇。
海拔222公尺的鯉魚山海拔不算高,卻可見北降植物如米飯花、大葉越橘等。其他稜線植物如小葉赤楠、車桑子、茜草樹、大明橘、鼠刺、大頭茶…等,擁有多樣豐富的低海拔稜線特色樹種及山頂風衝林生態。還可近距離觀察爬藤植物如繖花藤、臺灣牛皮消、裏白葉薯榔等。也因鯉魚山植物林相豐富多樣,孕育了多樣精彩的蝴蝶生態,只要天氣暖和,總可見多種鳳蝶、蛺蝶及小灰蝶,或棲息或追逐,熱鬧非凡。
另外在山頂空曠處和山頂觀景涼亭,可居高俯瞰大臺北盆地,地標101大樓、金面山、忠勇山、圓覺尖、白鷺鷥山及鄰近山腰處的圓覺寺等均盡收眼底;除了可俯瞰大臺北盆地景觀,還可眺望遠方的汐止山系、基隆山,層層山巒,視野極佳,美景令人流連忘返。
鯉魚山步道接上圓覺寺步道後,經過葉氏祖廟、碧湖步道登山口後,即會回到大溝溪溪畔公園。
◎文‧圖/婁序平
國道一號內湖交流道→成功路二段→成功路三段→成功路四段→捷運大湖公園站
再沿著大湖山莊街步行,即可抵達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入口。
搭乘公車247、267、284、617、620、630、677、681、683、內湖幹線、棕10、棕19、紅2、紅31至「大湖公園」站下車,沿大湖山莊街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入口。
搭乘捷運文湖線至大湖公園站。由1號出口出站,右轉大湖山莊街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