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步道
 
大溝溪溪畔步道、圓覺寺步道
       大溝溪溪畔步道、圓覺寺步道屬於臺北大縱走第四段的其中一段,全段是從風櫃口經雙溪溝古道、梅花山、碧山、大崙頭北面步道、許願步道,走一段碧山路後,經碧山巖銜接圓覺寺步道、大溝溪溪畔步道。而要銜接第六段,則是從捷運大湖公園站,搭乘620公車往中華科技大學。
       通常以一日行程,會推薦從捷運大湖公園站出站後,沿著大湖山莊街開始步行,經大溝溪溪畔步道、圓覺寺步道,在碧山巖山門旁有公車站牌可以搭乘小2公車下山到捷運內湖站;或者從碧山巖前山門對面鯉魚山步道入口進入鯉魚山步道,成一環狀步道下山,回到大溝溪溪畔步道。鯉魚山步道,成一環狀步道下山,回到大溝溪溪畔步道。
       從捷運大湖公園站出發,沿著大湖山莊街開始步行,經過大湖國小後不久,就會看到大溝溪溪畔公園的入口,入口處有一根拓印柱,別忘了先合拍一張。往上走可看到大面積的山谷,這其實是經過人工整治、在地下修築了大型調洪沉砂池後,形成的一處壯觀的溪谷景觀。
       大湖山莊一帶在納莉颱風期間災情慘重,水利處在大湖山莊街底的山坡和平地交界處,興建調節大溝溪水流的沉沙池及分流渠道,是臺北市規模最大的調洪沉砂池。除發揮防洪調節功能,有效解決附近地區淹水的困擾,並維持原有大溝溪自然生態風貌及親水功能,並以生態工程概念減少混凝物構造物,把沉砂池變成公園。
       沿著涼亭旁的階梯往下走即達大溝溪溪畔步道。大溝溪自白石湖山順流而下,沿途經過圓覺瀑布續往南流至大湖住宅區,再經過大湖山莊街的箱涵下水道匯入大湖公園。以近生態工法整治後的大溝溪,溪畔設有親水步道,讓民眾及兒童比較容易親近溪流,溪邊的階梯、跳石、木製涼亭及便橋除了可休閒遊憩之外,也增添了大溝溪的環境景觀,砌石護岸邊的植物也成為蝶、鳥等生物棲息的地方。親水步道入口常可見鳳蝶、粉蝶在溼地上吸水。5-9月也是觀賞蜻蜓的好季節,除可欣賞各種蜻蜓飛行的英姿,還可觀察蜻蜓有趣的生態行為。清澈的溪水裡,也可見魚蝦優游自在。
       在大溝溪與上游自然溪谷間,有臺北市大地工程處架設的土石流觀測站,現場設置的儀器包括:雨量計、鋼索檢知器、水位計及CCD攝影機等,藉以瞭解土石流潛勢溪流實際雨量、探測溪流水量變化、觀測溪流流動動態,以便能在土石流發生時獲得現場樣貌,建立示警資訊;經由觀測系統資料中心整合各觀測儀器所的資料,存儲、自動分析、電傳、網際網路等方式,將土石流潛勢溪水位狀況、現象及發生時間傳遞至臺北市政府災害應變中心,隨時掌握土石流的狀況,以便能立刻加以因應。
       離開生態工法的整治溪流,步道開始進入比較原始的溪谷環境,林相也多屬於成熟溪谷型的森林生態,林木高大茂密形成遮蔭,和前段開闊成強烈對比。喬木、灌木、草本、地被層與爬藤植物各展本領、分據一方。生長在潮濕環境或淺薄土壤中的樹,為了增加呼吸面積或穩穩的生長,會將根部向上、向橫的發展,產生板根或支持根等現象。在圓覺小溪畔就可以看到大葉楠或菲律賓榕有著發達的板根現象,成為這裡的特殊現象。每到仲夏夜經常可見褐樹蛙佇立在溪床上或河岸邊的石塊上,上演求偶、配對的生態劇,是夜間觀察的好場所。
 
       步道續行,將抵達圓覺瀑布,圓覺瀑布位於圓覺寺下方之大溝溪溪谷,自日據時期即是內湖八大名景之一。「圓覺寺」建於一九二四年,為內湖區設立最早的佛教寺院。瀑布下方巨石累累,溪旁則建有多座涼亭可供休憩,是假日休閒好去處。圓覺瀑布屬硬岩雙條型細絲瀑布,瀑高30多公尺,涓細秀麗,十分優美。若遇好天氣,常可見多種蝴蝶到處飛舞,或吸蜜或求偶、追逐,增添賞蝶樂趣。
       離開瀑布,沿著原始古樸的石階步道往上走,樹木參天,走在林蔭下相當舒適宜人。沿途盡是高大喬木如香楠、山臼、大頭茶、山紅柿、薯豆…等,特別是小喬木三角鱉特別優勢,大琉璃紋鳳蝶的寶寶最愛吃三角鱉的葉子,難怪只要天氣好都可見大琉璃紋鳳蝶的身影,甚至看見蝴蝶媽媽正在產卵,也可觀察葉面上的蝴蝶寶寶。另一優勢的草被植物是黑莎草,只局部分布在內湖及汐止山區。結果期可見整串油亮的小果實,值得細細品味觀賞。
       繼續上行就會抵達圓覺寺。圓覺寺是內湖區最早設立的佛教寺院,其建築多由砂岩石條所砌成,景觀樸實厚重,環境清幽,是遊山攬勝、禮佛的好地方。在廣場上可眺望酷似頭大尾小的鯉魚山形的鯉魚山;還可遠眺九五峰、101、三峽北插南插山系,是欣賞山景的好地方。
       圓覺寺緊鄰內湖知名的寺廟─碧山巖,或稱尖頂開漳聖王廟,是全臺灣最大聖王公廟,香火鼎盛,寺內供奉開漳聖王陳元光,是內湖一處重要的廟宇。位在圓覺寺廟門旁的山門,是傳統上登碧山巖的參道和廟門,但因為爬坡相當陡,且廟方在廟後方興建停車場和蓋了更大的廟門後,此條參道主要為步行或搭公車上山遊客行走的步道。但近年來因兩側種植吉野櫻,開花時期成知名賞櫻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