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繞溪閒步觀魚游指南宮步道登山口鄰近小坑溪,如果不急於趕路,不妨閒步繞溪一遊。用生態工法整治過後的小坑溪畔,很適合全家親溪的野外活動,水淺見底,可以讓小朋友做水生動、植物的觀察。此處水鳥種類不少,除了常見的小白鷺、夜鷺,美麗的翠鳥也常現蹤跡。溪裡的魚群在上、下游呈現出不同的風貌;下游可清晰地看到吳郭魚雄魚築巢向雌魚的示愛行為,看其雄據巢中,對雌魚深情款款,令人嘆服萬物有情;上游魚種較醒目的是溪哥(平頷鱲)悠遊溪中,如果適逢繁殖季節,可觀賞到俗稱紅貓的溪哥雄魚,追逐愛侶的情景,呈現出完全不同於吳郭魚的另番風情。 小坑溪最值得推薦的,是易於親近的昆蟲生態,除了有十多種的蜻蜓與豆娘,動作敏捷的八星虎甲蟲,愛吸食欒樹汁的扁鍬形蟲都不難看到,近年來因生態復育有成,春夏夜間,還看得到被稱「火金姑」的螢火蟲呢! (火)驀然回首燈闌處順著小徑漫步上來與千級寬敞石階步道相接時,便脫離了溪澗生態,來到一條古典又雅致的步道。步道沿途老樹參天,信徒所捐獻的石燈籠夾道林立。石燈籠的石材使用質地堅硬的火成岩,造形創意美感,線條柔軟順暢,屋頂多作轎頂,造型有四角、六角等變化,並設計有窗子,保有放置油燈的小凹槽以裝油燈。從石柱上朝拜、捐款者的「番丁目、行號」的落款,不難發現這段步道的興建時間是在昭和年間。 石燈籠在日本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佛前獻燈火是佛教的重要禮儀之一,自奈良時代(西元710~794年)起,日本在修建寺院時就開始在寺院的正面建造石燈籠以保護向寺院所獻的燈火。日治時期所興建的古寺名剎,石燈籠是必備的建築配件,尤其是建在參道兩旁,具有引導路徑之作用,但像指南宮步道如此數量與造型多到誇張,卻是絕無僅有,值得大家駐足欣賞。或古樸、或華麗、或高大、或矮小,個個搔首弄姿、千嬌百媚,與其他古寺名剎猶如閱兵點校,格式化一的石燈籠群,真是天差地別。< |
神靈赫濯世無儔,一上仙山景倍幽;暮色迷茫連夜雨,燈光萬盞眼中收。(指南宮夜景─林天進)走完石階步道,來到臺北市極負盛名的指南宮。早年名為仙公廟的指南宮,建基啟教於公元1890(清光緒16)年,奉祀的主神孚佑帝君呂純陽祖師,也就是民間俗稱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指南宮的全部廟宇,都是宮殿式設計,集儒、道、釋之大成的宗教勝地。殿宇的配置狀況是:
|
公車
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