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步道
 
貴子坑親山步道
貴子坑的傳說
    貴子坑古時又稱為「鬼仔坑」。共有三說:
  • 在很早以前商人尚未發現有瓷土礦時,貴子坑是長滿植物的青翠山丘。開挖瓷土礦後,露出一條由上而下的瓷土,在黑夜往山丘看去猶如魅影,而稱「鬼仔坑」。另說像瀑布,實際上又非真的瀑布,故稱「不動瀑布」。現在確實有名為「不動瀑布」的瀑布在貴子坑溪上游處,原名奇嶺瀑布,後建設局命名為「不動瀑布」,因瀑布下的瀑潭水流緩,猶如靜水。
  • 這一帶曾種了許多桂竹,而稱為「桂竹仔坑」。夜晚風大時發出「唧—唧」、「刷—刷」的聲響,令人害怕,又稱「鬼仔坑」。
  • 在進入貴子坑的秀山路口與中和街交叉口旁,有片墓地,而稱「鬼仔坑」。
不管哪一說其實都反映出貴子坑的地處偏僻,少有人跡的特色。

地質
       約280萬年前,台灣北部開始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直至十幾萬年前才停止。貴子坑就是在大屯火山群的週邊地帶。大約在80萬年前,是大屯火山群噴發最劇烈的開端,地底下的炙熱岩漿沿著地底裂縫竄升,在大屯火山區噴發出大量的安山岩岩漿和火山彈、火山角礫、火山灰等碎屑,並向四周的低地漫流、堆積。一層層的安山岩、角礫岩在貴子坑一帶堆積,「不整合」地覆蓋在已經褶曲的石英砂岩地表面。使得,貴子坑一帶主要的岩石和地質構造大致底定。接下來的數十萬年,貴子坑的石壁也因為不斷受
到風化和侵蝕作用,讓原本藏躲在地下的地質景觀,才一一露出面貌,以
眼前的石壁,向我們訴說著千萬年來的精彩故事。
 
生態現況
  由於長時間的開採大面積裸露的瓷土,造成貴子坑的土質鬆軟,更在民國66年7月30日的的薇娜颱風時,造成大量的泥流順著溪水將下游的農田、菜園、公共設施沖毀,使北投地區嚴重淹水。因此台北市建設局組成貴子坑整治小組,嚴禁開採瓷土,並加以規劃整治。77年3月交通局接管,78年起進行細部規劃,完成親山廊道與水土保持戶外教學園區,成為台北市民了解水土保持的最佳戶外教室與場所。
步道兩旁可見到相思樹,青剛櫟、茄苳、香楠、竹林…等。還有市府種植的山櫻花,更有一棵三胞胎的大榕樹, 可進行有趣的植物觀察。
親山廊道兩旁沿途有水圳、小橋、密林、鳥聲傳唱好不熱鬧;夏日時更可聆聽蛙鳴、看螢影飛舞, 可享森林浴、可觀星、可露營、更是觀察動物的好所在。
 
水跌跤的秘密
        漫步走到休閒區正門,沿途是已經整治過的水磨坑溪,整條溪被區分為一階一階的,這就是水土保持工程裡的「跌水」工。跌水,就字面的意思就是「讓水跌一跤」,目的在消除流水向下流的衝力,即「消能」的作用,可減緩水向下的沖蝕力,而長長寬寬格狀階梯式的水池則可沈澱水中挾帶的泥沙。經過跌水工的處理,土石流的災害就不再發生了。

路線

公車

公車216、218、223、266至秀山路站下車

捷運

北投站下車後,再搭公車至秀山路站下車,步行20分鐘可達水土保持戶外教學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