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樂生療養院~新北市歷史建築,創建於日治昭和5年(1930年),位於新莊廻龍山邊,舊地名“頂坡角”。全部院區由行政、醫療、生活起居、信仰(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市場、餐廳、澡堂、福利社等建築群組合而成,儼然獨立自給自足的大聚落,是臺灣最早的漢生病(痲瘋病)集中聚落,更多歷史文化由林永河老師解說。
※課程日期:113年6月16日(日)
※集合時間地點:6/16早上8:50捷運新莊線迴龍站2號出口集合
※主題重點:新莊樂生療養院內的老建築和人文、歷史故事。
※路線:捷運新莊線迴龍站2號出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望教會→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新大樓)→連通橋→舊宿舍區→舊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病房(日時期建原址)→佛堂、教堂等設施→捷運迴龍站結束
※預計行程:3小時
※講師:林永河老師(泰山文史協會前理事長)
※交通資訊:捷運新莊線
※建議攜帶物品:悠遊卡、飲用水、雨具(如下雨)、防曬(遮陽帽、袖套等)、防蚊液、行動糧
※小提醒:路途平緩有一點小爬坡,但全程大約3-4公里,約需2.5-3小時,中午前可結束。
※樂生療養院簡介:(文字參考國家文化資產網)
樂生療養院位於新莊迴龍邊區,舊名頂坡角處,為地形起伏之丘地,夾擠於兩座山凹之間,使整個環境完整獨立,又為掩飾此一敏感醫療院所,特別將入口大門簡易處理,之後將整個建築群體自主要公路後退三、四十公尺,挑選在一個小平台後方,上下落差為二十公尺左右,再藉綿密植栽做掩蔽處理。早期為防病患脫逃,乃以鐵絲網作成圈界,不得隨意出入,形成封閉之避病院。
見證臺灣醫療史上的一段歷史,係日本官方強制介入執行,將全省痲瘋病患集中管理、限制其進出之醫療院所,從日據大正末年至民國六十年代,前後有千名以上病患在此生活與往生,目前仍有一、兩百名病患居此。
樂生療養院自昭和五年(1930年)設立後直到戰後的1960年代、1980年代一直持續不斷有新增的建物,也因此院區的建築物揉雜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特色,從昭和初期、中期的日式建築風格,到戰後的RC建築,呈現了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臺灣建築的演進史,概略分成七種。
民國83年(1994年)至民國96年(2007年)間,因捷運新莊線新莊機場擇定樂生療養院原址興建,引發許多大學生和團體參與保存運動,歷經多次抗爭行動,院區49棟建築被指定歷史建物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