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步道
2019/12/19
走讀步道共學講堂 ~ 天地有情〜自然觀察與體驗
時間:1219日(四)19:0021:00
主講人:邱慶耀 (雪霸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
地點:臺北市立龍山國中4樓多功能視聽室(臺北市萬華區南寧路46號)
合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學、臺北市立龍山國中
簡介:
邱慶耀先生在雪霸國家公園擔任數十年義務解說員,大家敬稱"邱大"
衣著乾淨而簡單,常常單衣短褲騎著機車在台灣的山林來去自如。 飲食也以一簞食,一瓢飲,依舊不改對遊客解說的樂趣。 常常未見其人 先聞其洪亮的笑聲 尤其邱大是捐血中心的常客.
摘要:
       台灣為處北半球(北緯21.51~25.81)本島面積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南北長寬各約三八四公里與一四O公里,就地球整體環境而言,南北緯15度~30度這樣帶狀區域多數地方為沙漠氣候,台灣恰為其中,只是非但沒有明顯的沙漠環境,年平均雨量還高達二五00公厘,因造山運動而產生的台灣島(菲律賓板塊衝撞歐亞大陸板塊)地形地貌多樣且複雜,高山平原、峽谷、溪流、湖泊溼地真正麻雀雖小,五臟具全,因而就這麼蕞爾小島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有這為數不少的特有種、特有亞種動植物,也因此有了寶島的美譽。

       由不同的角度去接近,觀察欣賞自然,能得到許多不同收穫和體驗。你可以宏觀的看台灣位再東亞候鳥遷徙的路線上,因而就這麼彈丸之地,竟記錄了超過六百種的鳥類。每年春秋兩季候鳥,南來北返總讓愛鳥人為之瘋狂。要是看總長逾一千公里的海陸交界處-----海岸線,也有著多種不同風貌,從北部的砂岩岸,西部的泥沙岸,南部恆春半島的礁岩岸到東部礫灘,其背後都有許多值得發現的成因。如果用心去接近一條河流源頭V形谷之後的U形谷最後入海口的平緩河面。除了讚嘆孕育萬物的偉大應也可以給人們一些啟示吧!
自然界的生物仔細去觀察都有一套獨特的生存策略與辦法,而這些展現在行為,在外觀上都非常有趣,同時又充滿造物者的巧妙與不可思議,例如鳥類求偶時期的行為表現,護雛的犧牲精神。甲蟲的裝死、毛毛蟲的偽裝擬態(如尺蠖),長滿毒刺的刺蛾毛毛蟲,這些都只為了一個積極意義----保護自己,有效延續族群。動物的這般表現,植物雖無法走動卻也運用一些策略來擴張地盤讓族群有較好的繁衍條件,如蒲公英或其它多數菊科植物隨風飄散,搭便車的咸豐草、山螞蝗、菁芳草等各種不同方式不一而足。
        人的社會競爭生活有壓力,存在於自然間其實也好不到那兒去,物種的存續族群的擴張與滅絕,都繫於環境的好與壞,雖然物競天擇,實際上任何一物種的消失,也許現階段感覺不出對人類的影響,若就長遠而言是絕對的,往往也是負面的。
         看山看水看自然期盼能是一個介質或是橋樑的角色,在經過接近、發現進而欣賞之後,期待大家一起關心與愛護這個人稱的寶島---台灣。
 
BeClass報名參加